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微孢子虫感染与防控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召开 2021年学术委员会会议
发布时间:2021-12-27 查看 0次   字体:[] [] []

2021年12月18日上午,经过精心筹备,微孢子虫感染与防控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3次会议在蚕学宫307室召开。学术委员会全部7名委员均参会,其中5名委员线上参会,2名委员线下参会。重庆市科技局基础处冯光鑫处长、西南大学科技处倪九派副处长、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代方银主任、微孢子虫感染与防控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周泽扬主任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实验室李田研究员主持。

科技处倪九派副处长代表学校,感谢重庆市科技局和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各位专家对实验室工作长期的支持和指导。微孢子虫实验室执行主任潘国庆研究员代表实验室做了2021年度工作报告。本年度,实验室围绕昆虫微孢子虫、水产微孢子虫、人兽共患微孢子虫三大方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微孢子虫流行病学、病原与宿主相互作用、抗性素材创建、检测与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建立了全球微孢子虫流行病学数据库(https://microepi.biodb.org),面向世界开放;设置了3项开放课题,与上市企业渤海水产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未来将围绕对虾微孢子虫病的防控开展深入研究。学术委员会主任、华南农业大学肖立华教授主持了工作报告的评议。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黄广华教授建议实验室针对突出的产业问题,充分发挥实验室兵多将广的优势,集中力量突破,打攻坚战、歼灭战;学术委员、中科院微生物所王琳淇研究员建议,实验室的研究不仅要围绕既有国家需求,还要考虑未来的国家需求,确定自己的主责和主业,对接四个“面向”要重点突出,不需面面俱到。微孢子虫是重要的生命演化节点,在计算生物学、蛋白质结构、进化、有性生殖等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上,大有可为。在研究布局上,学术委员、陆军军医大学饶贤才教授建议,实验室可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设立两大研究方向,凝练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要蓄势而上,好的工作要做深、做实,做好代表作,科研水平就可以乘势而上。针对微孢子虫遗传操作系统、对虾EHP培养体系等共性科学问题,要坚持攻关,突破后会形成巨大的辐射和影响。学术委员、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朱鸿飞研究员提出,实验室工作重点要聚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下好产业服务这盘棋。学术委员、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杨丰研究员强调,对虾微孢子虫目前是对虾疫病防控的头号难题,给产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实验室要继续围绕对虾微孢子虫的药物研发、抗病育种,深入研究,充分发挥与渤海水产的合作优势,高度重视工厂化养虾中微孢子虫防控问题。学术委员会主任肖立华教授最后发言,他肯定了实验室在过去一年的工作,未来实验室要解决微孢子虫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加强人才和青年学者的引进,加强人兽共患微孢子虫的研究。  

认真听完学术委员会的评议后,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代方银教授表示,微孢子虫实验室作为国重的子平台之一,未来将在人才、硬件方面给与重点支持。重庆市科技局基础处冯光鑫处长做了总结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微孢子虫感染与防控实验室的研究特色,未来要在研究方向凝练上下大功夫,深入思考实验室的发展定位,要坚持“四个面向”,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紧密对接国家需求、重庆地方需求以及行业的具体需求,注重跨学科融合,产学研协同发展。实验室要在现有特色的基础上,加强标杆性人才引培,做出高度和水平,未来要在区域联合基金等项目申报上积极作为,发挥重庆科研主力军的作用。最后,微孢子虫实验室主任周泽扬教授代表实验室,对科技局领导和各位委员一直以来的支持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实验室将充分整理、消化、吸收委员们建设性的意见,组织师生共同学习,并转化为实际行动,把微孢子虫这个小领域链接上大科学,立足大农业,靠近大健康,聚焦有限科学问题,集中优势兵力,攻坚克难,为产业和地方经济服务。

实验室的骨干教师和博士生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

(潘国庆撰稿,赵慧娟摄影,李田审核)


收藏本页】【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