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新文化
首页
概况
新闻动态
科研队伍
科学研究
实验室管理
人才培养
开放交流
创新文化
科研人员(更新中)
潘国庆
男,1973年生,河南中牟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经历:1995年本科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动物养殖学院兽医公共卫生专业。1998年硕士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家畜传染病学与预防兽医学专业。2009年毕业于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工作经历:1995年7月在西南农业大学牧医系参加工作。2004年5月调入西南农业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


男,1973年生,河南中牟人。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教育经历:

1995年本科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动物养殖学院兽医公共卫生专业。

1998年硕士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家畜传染病学与预防兽医学专业。

2009年毕业于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


工作经历:

19957月在西南农业大学牧医系参加工作。

20045月调入西南农业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工作。

20139月到20149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作访问学者。

20177月,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86月,任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1、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生物学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家蚕微孢子虫的基因组组成与病原演化、病原侵染相关因子以及其诱导的宿主应答。

2、微孢子虫检测的新方法。微孢子虫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动物,包括经济昆虫、虾、蟹、鱼以及人类,一共发现有9个属17个种的微孢子虫可以感染人,特别是艾滋病患者和免疫缺陷的病人。建立现代的分子检测方法对于快速、准确诊断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3,昆虫肠道微生物的演化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这是我感兴趣的一个新研究方向。肠道微生物共栖于昆虫肠道应该已有超过4亿年的历史,昆虫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是我们认识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极好切入点。我们正在通过建立无菌家蚕、SPF家蚕和悉生家蚕的标准饲养体系来推进这方面的研究。


主要学术贡献:

1. 完成了家蚕重要病原体--家蚕微孢子虫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工作,鉴定了一批重要的侵染因子。

2. 初步阐明垂直传播的胞内真菌在昆虫胚胎内的增殖规律及其诱导的宿主应答模式。

3. 建立了微孢子虫分子检测的新方法。


主持课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面上项目4项。

主持国家留基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培养项目1项。

主持重庆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

主持国家863项目子课题1项。

以研究骨干身份参与国家973计划家蚕项目2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


主要论著与奖励:

  BMC GENOMICS, INFECTION AND IMMUNITYDEVELOPMENTAL & COMPARATIVE IMMUNOLOGY, SCIENCE等国际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参编微孢子虫专著两部,授权专利2项。获2014-2016年度西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获教育部2017年度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