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周泽扬教授团队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s of T cells during microsporidia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在单细胞水平揭示了小鼠感染微孢子虫的T细胞免疫反应。
微孢子虫是一类专性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病原,是人类健康和生产的潜在威胁,然而其感染及宿主应答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关于人畜共患微孢子虫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尚缺乏系统性研究。

微孢子虫感染后小鼠脾脏T细胞单细胞图谱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对抵御病原感染至关重要。该研究利用小鼠感染模型,研究了不同T细胞亚群对人畜共患的兔脑炎微孢子虫(Encephalitozoon cuniculi)感染的应答。通过分选小鼠T细胞,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该研究揭示了CD4+ T细胞、CD8+ T细胞、NK T细胞、Myb+ T细胞和γδ T细胞等T细胞亚群的基因应答特征。研究发现,感染主要激活的细胞亚群为1型辅助T细胞(Th1)、滤泡辅助T细胞(Tfh)、效应CD8+ T细胞和增殖型CD8+ T细胞。其中Th1细胞的Ifnγ基因和Tfh细胞的Il21基因在感染后显著上调表达。研究还鉴定了一群感染后特异应答的Th1细胞亚群高量表达Csf1基因。分析CD8+T细胞亚群发现,一些亚群的细胞毒性相关基因(如Gzma和Gzmb)高量表达,且GZMA+ CD8 T细胞在感染后比例显著增加,还有一些细胞亚群则高量表达增殖功能相关的基因Mki67和Stmn1,表明CD8 T细胞在感染后可能会被激活并增殖,在抵御感染发挥重要作用。
该研究首次绘制了小鼠T细胞各亚群应答兔脑炎微孢子虫感染的基因表达图谱,为阐明获得性免疫系统对微孢子虫感染的应答机制提供了重要数据参考,也为解析微孢子虫调控宿主免疫系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和切入点。
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博士生唐运林为论文第一作者,包佳玲研究员和周泽扬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大青年科研团队项目以及重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提供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2003-025-07990-4.
(供稿:包佳玲;审核:李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