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新文化
首页
概况
新闻动态
科研队伍
科学研究
实验室管理
人才培养
开放交流
创新文化
新闻中心
实验室召开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发布时间:2018-12-27

点击量:


12月23日,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曁第一次会议在蚕学宫举行。王进军副校长主持仪式并宣读聘任文件,张卫国校长为受聘专家颁发聘书并发表讲话。实验室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含名誉主任)由14名专家组成。出席本次会议的学术委员会专家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部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路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陈焕春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绿色农药和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宋宝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振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军临床病理学研究所所长、全军病理学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肿瘤免疫病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卞修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向仲怀教授,重庆师范大学校长周泽扬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钱永华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冯启理教授(加拿大籍),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常勇研究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南大学鲁成教授,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院长代方银教授。其中,黄路生院士被推荐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向仲怀院士受聘为名誉主任,陈焕春院士、宋宝安院士和周泽扬教授受聘为副主任。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段书凯、生物技术学院党政班子全体成员、实验室全体主任及部分教授代表参加了会议。

张卫国校长对与会院士专家在接近年底能拨冗出席会议、大力支持我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表示热烈欢迎和由衷感谢!张校长介绍,我校蚕学团队数十年连续努力,建成了世界最大家蚕基因库,育成推广了一系列蚕桑优良品种,绘制了家蚕、桑树和家蚕微孢子虫的三大基因组图谱,两次在Science发表论文,获得过三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奠定了学科领先地位,于2011年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2014年通过建设验收,2016年接受了首轮评估,实验室发展到今天,业绩卓著,来之不易。张校长指出,各位专家愿意接受聘任,都是非常关心家蚕实验室的,实验室目前处于关键时期,学术委员会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其作用至关重要,相信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在各位院士专家委员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赢得大家共同期望的发展局面。张校长表示,学校将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学术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全力为实验室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



黄路生院士代表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感谢西南大学领导的信任,他认为家蚕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是一个国际性的优秀研究平台,同时也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黄院士表示,学术委员会一定认真履职,为实验室的发展献计献策。

向仲怀院士发言,感谢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为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的成立感到欣慰,并希望各位专家带领家蚕实验室走向阳光灿烂的明天。

聘任仪式结束后,黄路生院士主持召开了二届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版),听取并审议了“实验室工作总结报告”,讨论了实验室“发展规划”,通过了实验室“2019年开放课题指南”和“2019年工作计划”。

学术委员会专家着重围绕实验室的总体目标定位、研究方向建设、学术队伍建设、特色优势打造、运行管理及开放共享的机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和研究。学术委员会首先高度肯定实验室的既有建设成就,认为:研究特色鲜明,主攻方向明确,拓展延伸见效,综合性较强,学术贡献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

 


学术委员会依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办法》,结合实验室实际,明确作出了如下12条建议:1)在保持特色和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交叉拓展和开放融合,充分发挥蚕桑基因组及遗传研究基础和资源优势,在功能基因、育种技术、生物技术、品质改良、物质开发、食药与饲料及生态利用(桑树)、转化医学、害虫生物学基础等领域巩固和突破,一如既往突出对学科前沿发展的引领作用;2)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集中目标在“卡脖子”技术、颠覆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增强对产业升级发展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服务功能;3)统筹长远战略与近期目标,凝练阶段性重大研究,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始终彰显实验室的学术地位;4)切实依据科技部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单位的政策高地”之管理规定,给实验室赋权,落实具体的配套政策;5)由学校出台整合相关力量的专门政策、支持措施和绩效考核办法,做大实验室研究力量和产出总量;6)由校领导亲自带头抓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引才力度,到全国和世界各地去引进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并对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为其发挥才智提供优越条件;7)要提高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的收入水平,确保队伍稳定发展;8)学校人事人才、研究生教育、财务管理、科技管理、设备和国资管理等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认识和服务意识,落实实验室用房增量及相关条件,为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更高效有力的支持,使实验室成为“安全岛”;9)要整合“双一流”建设资金、学科建设资金,建立专项开放基金等,夯实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财力支撑和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10)要有效发挥运行经费和开放资金的作用,针对性地实施重大成果培育计划和成果后补助等有效的灵活措施,避免平均用力和面面俱到;11)注重实验室内部结构优化和软环境建设,建设实验室创新文化,凝聚人心,凝聚力量;12)要对标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和整改要求,纵向横向分析,明确目标,落实规划,兑现措施,整合队伍,补齐短板,全面做好迎接整改验收及今后评估的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