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4年开放课题申报指南
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蚕桑、蜜蜂和病原微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为蚕桑、蜂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现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结合实验室拟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和承担的重要科研任务,确定了2024年开放课题指南,项目实施时间为2-3年(原则上以项目批准日为起始日),欢迎相关研究人员尤其是青年优秀学者踊跃申报。申报指南如下:
一、选题范围
(一)蚕、蜂重要性状的遗传基础解析
针对蚕、蜂生长、发育、繁殖、食性、转化、产能、抗性、形态等重要性状,基于特定材料和设计,采用先进的研究手段,鉴定控制性状的遗传位点、基因、调控元件,阐释功能、互作关系及调控机制。
(二)蚕、蜂等资源昆虫的组学生物学
深入研究家蚕、蜜蜂等资源昆虫的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表观组等组学特征,阐释免疫与抗性、变态发育、性别控制等重要生物学问题的分子调控机理,为创制相关重要遗传素材提供思路。
(三)蚕、蜂等资源昆虫生理代谢规律
系统研究蚕、蜂等资源昆虫不同发育阶段的物质代谢变化规律,阐释机体蛋白、脂肪、糖类等物质合成及代谢特征,解析代谢调控分子机制;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特定组织器官的基因表达变化,鉴定参与物质代谢平衡维持的调节分子,解析其作用机制;开展营养需求特性及精准供给和调控技术研究。
(四)桑树生物学及产业应用基础研究
着力于不同生境桑树基因组变异的挖掘,阐明桑树基因组演化特征;解析在不同胁迫条件下桑树响应关键基因的功能及调控机制;研究桑树植化物生物合成与调控,解析桑树重要功能产物高产机理。
(五)蚕桑、蜂重大病原生物学及防控
择优资助家蚕微孢子虫、蜂房蜜蜂球菌及相关病原流行病学、生物多样性及其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研究,支持微孢子虫及相关病原的检测、胡蜂绿色防控体系的建立,重点资助有一定研究基础的蜜蜂大蜂螨等绿色防控新技术研究。
(六)资源昆虫产业生物资源创新利用
以资源昆虫及其产物及关联生物资源的高值化利用为导向,利用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材料、生物医学、食品加工、药学及自动化控制等交叉综合手段,研究其功能物质的成分、提取、纯化、功效、递送和调控机制及其在食品、医疗、药用、材料、化工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七)蜜蜂资源的保护评价及改良扩繁
创新蜜蜂种群进化理论,指导蜜蜂种质资源的发现与保护;开展蜂资源收集保护及评价,丰富活体库和基因库;创建基于精细整理、精准表型鉴定的种质资源综合组学大数据平台;开展表型精准测定,构建遗传评估实用模型,组建高质量参考群体,指导蜂种业精准选育;开发种质资源分子标记,聚合优良性状;解析蜜蜂交尾控制机制,突破蜜蜂保种与育种中控制交尾技术瓶颈;挖掘优质高产、抗逆抗病、适合生态治理、药食两用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蜂资源。探明蜂良种性状固定和稳定遗传机制,建立高效良种创制技术;建立蜂群体快速扩繁技术,按需扩大群体规模,提高生产效率。
(八)昆-植互作及协同进化机理研究
研究蜂及蚕与饲源植物间的物质、信息交流及调控,探究其生态功能以及协同进化机制;解析蜂及蚕与饲源植物在分子识别、食物解毒、营养同化、物质转化、适应性进化等生物学过程中的互作;分析蜜粉源植物对蜜蜂种群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
(九)蜂高效授粉与农业生态价值研究
筛选适合不同生境和不同农作物的授粉蜂种,制定蜂授粉人工补充方案;对影响蜂授粉行为和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突破花粉活力保持、高效液体喷施和辅助花粉萌发等核心技术,建立蜂授粉配套技术体系;开展授粉昆虫生态效力研究及主要虫媒作物传粉经济价值评估,明确蜂等授粉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农业生态价值。
(十)高效养殖技术与智能装备研发
研发对人类健康、环境友好的蜂等资源昆虫健康养殖技术;研发集约化现代化养殖装备,研制传感器及组网系统、自动监测等设备和装置,构建高效、智能化养殖系统;突破蜜蜂周年强群饲养技术瓶颈,建立成熟蜂蜜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
二、有关事项
(一)资助经费
本年度拟立项开放课题15-20项,每项资助5-10万元。
(二)资助对象要求
开放课题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博士学位。优先支持有良好研究基础、工作量适度、2-3年内能按期结题的项目。
(三)项目管理
按照《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课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其结题同时须遵循《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渝科局发〔2021〕89号)中关于面上项目的要求。
(四)受理时间和申请书递交方式
请于10月30日前将项目申报书(见附件1)发送至电子邮箱:
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yulirong@swu.edu.cn,咨询电话:喻丽荣老师,023-68251683。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yuanxiaoya@caas.cn,咨询电话:原小雅老师,010-62596625。
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4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