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学校召开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科技专家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2-10-26 查看 0次   字体:[] [] []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为了更好呈现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热烈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校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提升,近日,学校召开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科技专家座谈会。学校党委书记李旭锋、副校长崔延强出席会议,相关科技领域专家代表、青年人才代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自然科学领域各二级单位相关负责人、科学技术处班子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崔延强主持。

图片

会上,科技专家代表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内容依次交流发言,各抒己见,现场氛围浓烈。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代方银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实验室将以优化重组为契机,瞄准创新链和产业链发展需求,加强融通发展,凝练科技攻关任务,推动实验室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进一步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下一步,将着力搭建适应实验室发展的新运行机制,以科学目标、科学任务、创新结果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考核机制,深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使实验室走上发展快车道,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发展作出新的历史贡献,进一步彰显实验室战略定位和战略作用。

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常勇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开幕会振奋人心,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科研事业的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我们科技工作者要秉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力引进和培养接得住、担得起科研重任的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我们科技工作者要勇挑重担,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加快技术攻关,助推国家战略产业发展。

资源环境学院院长陈新平教授


要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目标,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顶天”和“立地”结合,要在科研领域做到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有组织协同创新,为原创性基础工作注入原动力。他提出,强化科技人才资源融合,实现科技资源优势互补和科研成果共享;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落实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将一批深耕科学研究的高水平科学家和科研创新团队请进来,努力打造一支心怀“国之大者”、研发“国之重器”高层次人才队伍。

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夏庆友教授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大家翘首以盼;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催人奋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人才,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过程中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开展有组织科研,尤其是在国家亟需解决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科学家要勇于“自我革命”,拿出钉钉子的精神,攻坚克难,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药学院 中医药学院黄承志教授


党的二十大再次高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大旗,为我们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将集聚学校数、理、化和材料等多学科交叉优势力量开展不对称结构本质探索及应用技术开发,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出战略性、关键性成果,自觉践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他同时提出强化有组织科研攻关的政策性导向,加大宣传和支持力度,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促使科技创新效能显著提升。

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刘贤宁教授


作为一名高校从事基础学科研究工作者,将有责任和义务不断提升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力争产出大成果,实现基础研究原创引领突破。下一步将结合自身优势统筹本地科技资源,搭建平台,加大精准投入,完善体制,大力推动基础学科研究实验室建设。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何光华教授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民以食为天,作为一名水稻育种科技工作者,深感使命光荣。近年来,团队坚持不断加强水稻育种攻关,多个水稻新品种通过国家级审定和应用推广,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开展有组织科研协同攻关,实现种质、种子、种业创新,为夯实粮食安全贡献应有力量。

化学化工学院卓颖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13次提到科技、17次提到人才、22次提到创新,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国家的前途命运,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倍受鼓舞。她指出通过有组织组建跨学科跨学院大团队、构筑大平台,加快实施推进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实现高水平研究成果新突破。

崔延强充分肯定了科技专家代表的精彩发言,他提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科技创新事业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确立了目标任务、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不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履行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职责使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李旭锋仔细听取了各位专家代表的发言,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是一篇具有时代性、政治性、战略性、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分享了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学习体会,体现了学习深度和理论水平,彰显了政治意识与责任担当,取得了学习收获和良好成效。

为进一步深刻把握报告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贯彻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部署落地生根,李旭锋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切实开展有组织科研,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完善科技创新布局,优化科研组织模式;二是立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培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抓好重大科技平台建设,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是注重人才引领驱动,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人才支撑,聚力高水平人才培养,加强战略科技人才力量储备,凝聚人才工作合力。他强调,学习报告精神,关键在于落实。各项工作要围绕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进行谋篇布局,要力争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做表率,在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当先锋,在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新征程中展现西大作为、贡献西大力量。


全文连接:学校召开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科技专家座谈会

(转自:西南大学)



收藏本页】【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