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4日,中国蚕学会第十七届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市北碚区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蚕学会主办,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蚕桑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承办,四川尚好茶业有限公司协办。出席会议的有中国蚕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重庆市商务委员会总经济师余朝洪,西南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胡昌华,中国蚕学会名誉理事长、西南大学教授鲁成,中国蚕学会理事长、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院长代方银,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副校长钱永华,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所长董占鹏,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喜升,中国蚕学会秘书长、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刘利,中国蚕学会蚕遗传育种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与茶叶研究所所长王永强,以及来自江苏、浙江、安徽、广西、广东、四川、云南、重庆、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山西、陕西、山东、河北、河南、辽宁、吉林等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9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代表及研究生,共计170余人。

会议开幕式
开幕式由王永强研究员主持。胡昌华院长代表西南大学致辞,简要介绍了西南大学学科建设、办学特色和科学研究情况,表示学校坚持发展蚕业科技和为蚕桑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开办了“蚕学+生物技术”双学位专业,构建了完整的蚕学创新人才教育体系,深度推进交叉融合,让百年蚕学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并期待与大家更加紧密携手合作,共同攻克关键科技难题,积极为全球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胡昌华院长致辞
余朝洪总经济师在致辞中介绍了重庆市蚕桑产业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通过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推进蚕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有关情况。余朝洪指出,当前国家正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蚕作为我国特色优势生物资源,其种业创新不仅关乎茧丝绸产业链的韧性与安全,更是践行国家种业振兴战略的重要“战场”。他强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奔涌,对蚕桑种质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消费升级呼唤更绿色、多元、高品质的丝绸产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需蚕桑产业贡献坚实力量。面对这些新的机遇与挑战,迫切需要蚕种业科技率先突围。余总经济师表示,本次大会汇聚全国蚕种业科技顶尖智慧,共商“育繁推”大计,意义深远,必将为筑牢我国蚕业种业根基和创新基础、保障丝绸产业链安全与活力注入强大动能。

余朝洪总经济师致辞
代方银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在民族复兴伟大进程中,党和国家提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蚕业科技的进步历程中,“遗传”“育种”始终是中心词,是推进自立自强的排头阵地。我国蚕业科技在全国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在向院士的带领下,以蚕桑基因组生物学系统研究为代表的成果,引领了我国赶超国外先进,走向世界蚕学舞台的中央。今天,蚕业科技强国正在全面地向中国转移,我们是承载荣光的一代,同时又任重而道远。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和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之年,这一次会议承载重要使命。代理事长表示,在向院士提出“立桑为业、多元发展”产业创新战略以后,蚕桑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技术开发路径越来越清晰,但科技进步的步伐与产业发展的需求还存在显著差距。“种”是农业的芯片,今天的蚕种业如何适应产业多元化和高质量发展,满足构建现代蚕桑产业体系的要求,我们蚕业科技界需要做出回答。代理事长希望,大家要更加携起手来,团结一心,为中国5000年蚕桑丝绸文明的传承和弘扬,为中国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代方银理事长致辞
大会精心组织了23个报告。西南大学代方银教授、辽宁蚕科所李喜升研究员、浙江农科院蚕桑与茶叶研究所王永强研究员、西南大学李田研究员、江苏科技大学钱荷英教授、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闭立辉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泛基因组支撑下的家蚕遗传育种研究”“中国柞蚕遗传育种与保护管理”“家蚕新品种选育与应用”“微粒子病垂直传染的分子机理与代际阻断改良策略”“华康系列抗血液型脓病家蚕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应用”和“亚热带多元化桑蚕品种选育与应用”的主旨报告;华南农业大学田玲教授和西南大学韩民锦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家蚕细胞自噬的发生与脂代谢”和“高质量柞蚕泛基因组与种质精准鉴定”的邀请报告;15位中青年学者作了大会交流报告。23个报告或聚焦前沿,或面向产业,或解决实际问题,涵盖了泛基因组、遗传进化、基因功能、表型塑造等基础研究,基因编辑、AI等新技术应用,种质保护、高产优质和抗病抗逆及多元化新品种选育、繁殖推广等,展现了现代家(柞)蚕遗传育种研究的多维度创新与融合发展态势。研讨报告会井然有序,交流活跃。鲁成教授、刘利秘书长、董占鹏研究员、张友洪研究员、艾均文研究员、闭立辉研究员分别主持研讨会各阶段。

向仲怀院士在闭幕式上讲话
向仲怀院士全程听取学术报告,并在闭幕式上发表讲话。他回顾了过去40年来我国蚕业科技和产业发展与演变,特别回顾了家(柞)蚕遗传育种会议的举办历程,并指出遗传育种是产业发展的轴心和核心,科学上是研究的最前沿,处于引领地位。同时,向院士讲述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成立的背景和过程,特别强调体系对蚕桑产业的重要性,并指出蚕桑产业的发展不能脱离农业农村的需求,这是根本。向院士表示,栽桑养蚕处于生态链的底层,要高度重视“立桑为业、多元发展”的技术体系,要融入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赛道”,从生态治理、多元化应用打开产业链,走“生态型、多元化、高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路子,这是蚕桑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路径。同时,支撑产业发展,蚕业科学要开放性的融入“大科学”,积极推进学科交叉,主动吸收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一体化推进体系重构、学科重建、教育改革等。向院士肯定大家取得的工作成绩,指出了差距与需求,勉励大家要坚定信心,团结拼搏,不辱使命。

钱永华教授作会议总结
会议闭幕式由钱永华教授主持,并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全面总结。苏州大学沈卫德教授、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原站长胡乐山研究员等资深人士受邀参加了本次会议。

(供稿:陈鹏,李田;审核:代方银)